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谢海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愈欣赏愈懂得欣赏

2013-08-16 15:30:59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诸葛
A-A+

  曾是频繁往来于京、港、沪、杭四地的疯狂“夜飞”族,“从北京出发,在广州吃中饭开会,晚上睡在杭州,这样的生活我持续了三年。”;他有着一份编辑美术专业报纸的正当八经工作,余下来的所有的时间一直都在从事策划展览、做书做画册、写艺术评论、写专栏和发掘艺术新人的工作,也自己画画,仅今年就主持策划了二十几场展览,忙成这样,他却总说“我现在很清闲了”;他把自己归纳为“温室人”,雀跃于坐公交车看着街边风景上班和每天能看一张影碟,不管好片烂片;他的画被圈内专家评为“一步进入了当代!”,甚至引发了艺术评论界拿来作为图式个案研究……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“谢二郎”——谢海。好不容易逮住了这个刚从上海赶“艺术大集”回来的大忙人,开始了蓄谋已久的采访。(采访人:诸葛,以下简称“Z”,被采访人:谢海,以下简称“X”)

  Z:您刚受邀参加了“艺术上海”的活动,其中包括了“上海艺术双年展”这样重量级的展览,这是您参加的第几次?您参与了哪些部分?

  X:双年展是两年一次,我从98年起几乎参与了每一届的报道、评论和宣传的工作,因为上海双年展影响力越来越大,一些外围的展事活动也应运而生,今年因为和上海艺术博览会、国际当代艺术展相重叠,所以,规模可谓空前。我是作为“小专家”受邀去的,除了参与一个青年艺术家推荐评选和一些学术研讨活动外,还“顺便”为自己搞了一个题为“那些花儿的春天”个人画展。我9月4日去的上海,在那待了十多天,每天和无数熟悉的和不怎么熟悉乃至完全不熟悉的人打招呼、交流、喝茶、吃饭,上海现在有不少于100个的各种各样的展览,很疯狂。这两天,我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,题目顺手就写成了“疯狂的上海,疯狂的艺术”。

  Z:谈一下上海这么多展览的观感吧。

  X:小展览太多了,说不完,我记得我这次在上海有过一天跑7个展览的事情,太不可思议了,你根本不是看展览,打打招呼握握手就有人拉你去另外的场子。观感就是一个“乱”字,形态就是“热闹”。搞笑的是,刚刚在别的场子和朋友打好招呼见过面,下一场子又见了,没聊完的话题还可以接着聊。双年展、上海艺博、国际当代展开幕的时候,因为工作的关系,我都在现场,但没办法看,全唠家常了,后来再去看,是冲着展览的,安心了一点,不过,不是专家场,人太多,也看不好。

  Z:评价一下。

  X:没法说。或者说简单地谈容易技术变形,说不好。但我觉得,热爱艺术的人那几天应该在现场,在现场不是“夹闹忙”(谢海说了一句很不标准的杭州话,雷死人),而是感受那样的气场,比如双年展的学术气场,国际当代展的国际化气场,艺博当中如何“吸金”的气场。

  Z:作为全国知名的艺术评论人、策展人,您为何重拾画笔?又如何兼顾呢?

  X:早先我的评论是直截了当的判断好与不好,初生牛犊不怕虎。但是现在慢慢觉得这样做可能会伤及你所评判者本身之外的东西,或者说事情往往不是简单的对或者错,还应该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,所以有的话可以在研讨会上说却未必适合变成文字出现在媒体上。但是作为评论人如果思前顾后就难免沦为“中庸”,所以只能不谈、不想、不写。那么总得找点事情做啊,想想也什么能耐,就画画呗!现在左手写文章、策展,右手画画,确实会有精力、体力上的困扰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写过,我在画室里接待朋友以前会给朋友烧水、泡茶什么的,后来就变成了他们自己泡茶、找需要的东西招待自己,我在一边画我的。我很享受这样的时间,期待能听到他们谈论的不同生活——去哪里写生了,看到了什么新鲜事了——都会让我很激动,但实在无法脱身。其实我去过很多地方,国内国外,但是没有旅行的概念,都是为了工作去的,那么我只能尽量在工作中收集生活的点滴,所以你看我的画并没有自然景物,最多的就是案头的花草、水果、瓶瓶罐罐,这就是我接触最多的,就是我的生活。

  Z:几乎所有跟您接触过的人都会被您幽默睿智的个性所吸引,请问如何在“脚不沾地”的繁忙中保持轻松有趣的心情?

  X:我现在已经不忙了,可以享受坐公交车上班、睡觉不开手机的权利。看着街道边来往的人群,看着报纸里一天发生的事情,心情就很好。曾经我觉得自己生活的特别不真实,整天带着我的团队全国各地跑,每天都在找,找人、找钱、找理想……跑到都不知道自己是谁,在哪里。现在一切都比较成熟了,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我自己去打理,我只要把握好方向,做好一个团队里专门解决问题的“机修师”就可以了。那么,我就有自己的时间了,我可以画画、写作,也可以像别人一样和朋友聊天、喝茶,甚至可以每天看一张碟片,什么流行看什么。有的片子我看过很多遍:看灯光、看表演、看摄影……每次看的都不一样。

  Z:非常喜欢您的新作《花儿》系列,《澄明器物考》和《生长》也给人不少新意和新想,能否请您跳脱画家的身份为自己最新的画作来段评论呢?

  X:画画我所期望的境界是“画自己”,不去理会市场的影响,要有自己的主心骨。我这两年开始了对个人绘画语汇的探索,以前也是画传统的水墨——学习嘛——画家总是有这样的过程,但后来不一样,人家越说我的画像吴昌硕、像齐白石我越难受,于是,就开始找身边的资源,希望能有所突破。我总说自己是“温室人”,因为我没有整块的时间去写生,去面对自然、师法自然,“艺术源于生活”么——这并不是诡辩,只是对我自己的画的小注解——我的画中经常有桌子,桌子上有花、手表、香烟什么的,这就是我的生活。当然我还一直在探索,从一开始的花草和工业制品到玻璃器皿再到现在自己“制造”的玻璃器皿,就有了这次在上海展览的《澄明器物考》、《花儿》和《生长》三个系列。题材的改变会导致图式语言的不同,那么别人就会觉得特别,拿来做个案研究。这次展览很多人对我的《澄明器物考》、《生长》褒贬不一,因为大家不可能达成一个共识,说好也最多说“蛮新的”而已,特别是我这次展览是机构行为,当他们卖光了《花儿》系列后,最后婉转地和我说叫好不叫座时,我知道我还有很多路要走,我的知音还没有来。

  Z:需要补充个人小简历一份,你的简历太短了。

  X:我,当过中学美术教师,这十几年一直在做美术媒体的小编辑。我的一家都和美术有关系,我爸是个老画家,我姐是个大画家,我老婆是个设计师,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可以睡到自然醒、想画就画、努力画好实在画不好拉倒的小画家。我在杭州画画、写作和生活,在上海、广州、北京、香港办展览。完了。

  无可否认,他很有个人魅力,睿智、风趣再加令人倍觉亲切的说话风格(活用“小”字诀,称自己是“小专家”“小喇叭广播站站长”,管朋友别人叫“小坏蛋”“小伙计”等等);他做事认真也较真(不屑让评论沦为“中庸”就干脆停笔不写了);他看人透彻,做人却十分随性,这样的人,只要他愿意,简直就是兄弟姐妹遍天下,圈里圈外横着走。最后,借用某名酒的广告词赠予二郎同志——“愈欣赏,愈懂得欣赏”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谢海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